皮卡特學校的狀貌
應(yīng)英國皮卡特學校的邀請,瀘州高中考察團繼2007年后再次訪問該校。
學校
皮卡特學校地處英國倫敦近郊,具有很強的地域優(yōu)勢,類似于中國的初、高中一體化學校,收有7至12年級學生1000人左右,沒有住校生,老師也散居在學校周圍的鄉(xiāng)村別墅。該校辦公室墻上的示意圖顯示,皮校國際交流活動成效明顯,已與不同國家的12所學校結(jié)成了姊妹關(guān)系,瀘州高中是其中之一。比之于中國的一些學校,皮校有許多不同:
教室不是按班級安排(即不是一個班一間教室),而是按學科安排(如數(shù)學教室、英語教室等),上什么課,學生就到哪間教室去。皮校的教室很大,一半安放課桌凳,一半陳列學生的作品和教學中使用的教具、教儀。
真正的小班制教學,一個班只有20多人。學校以藝體教育、多國語言教育為特色,除文化課之外,還開有陶藝、烹飪、繪畫、音樂、漢語、西班牙語、法語等課程。注重藝體教育和學生的全面發(fā)展,這一點和瀘高相似,也是兩校能結(jié)成姊妹關(guān)系的基礎(chǔ)。
課堂氣氛異?;钴S。老師講課時,學生紀律“麻亂”,他們想干啥就干啥。這里沒有中國式的“師道尊嚴”,老師偶爾也會板著臉孔訓人,但效果不盡如人意。課堂重能力培養(yǎng),課堂容量小,學生的課業(yè)負擔不重,好象沒有家庭作業(yè),學習生活過得很愉快。
皮校的學生上課都要穿校服。不同的課對著裝也有特殊要求,上體育課就必須著運動裝,上陶藝、泥塑、烹飪課就必須系圍兜。
教師的教學工作很到位。上泥塑課,老師同樣系上圍兜,放開雙臂和學生一起捏泥巴,搟泥塊,耐心細致地指導學生完成作品。皮校對學生實施的是創(chuàng)新教育,學生的藝術(shù)作品很有創(chuàng)意,風格獨特,耐人尋味。